<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气象要闻
        < 气象要闻

        气象要闻

        云南省印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来源:应急与减灾处 发布时间:2023-01-19

           2023年1月1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预案》包括总则、运行机制及部门职责、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监测预报预警、部门预警联动及分类响应、奖励与责任追究、应急保障、附则等八部分内容。

          预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依法、科学、高效、有序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防范应急工作,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实现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预案》明确,要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健全分工明晰、协同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水平,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降低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修定后的《预案》建立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体系,完善了以下内容:

             一是完善运行机制。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体系,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制定以气象灾害预警为重要启动条件的应急预案或在其他预案中明确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相关内容。有关部门、单位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协调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的应对工作。对建立州(市)、县两级气象灾害应急组织体系和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提出要求,理顺了上下级贯通关系。

           二是增加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为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防控措施等综合防御措施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高影响行业部门根据行业需求建立基于气象阈值的风险预警指标,一旦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标准,即实施风险预警联动措施。

          三是制定了《云南省气象灾害预警分级标准》。根据历史气象灾害强度、影响分析,结合预报预警的提前量和准确率,制定了《云南省气象灾害预警分级标准》,体现了早预警,更科学合理,更具操作性。

          四是完善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规范了重要天气预报、重要天气预警报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强降水短时临近预报的制作和发布,建立健全省、州(市)、县三级分工明晰、协同高效、全过程、递进式的气象预报预警流程。明确重要天气预警报告作为本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指挥调度的依据,不对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按照属地发布原则,由县气象台对公众发布,同时为本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救援提供重要参考。

          五是明确了分部门分灾种响应行动。《预案》规定有关部门按各自责,根据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气象灾害对本部门、本行业的影响分类响应,要逐次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进入应急状态、部署防御措施,必要时采取三停或人员转移等措施,推进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精细化、科学化。(陈晴、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