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思考观点

        应对极端天气服务需更加精细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2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李向红

        今年4月至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出现6次持续强降水过程,这几次过程暴雨范围广、累计雨量大、雨势猛,小时雨强大、持续时间长、灾害影响重。其中,桂林市、雁山区以及龙胜、兴安、灌阳等县6月降雨量突破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质量做好气象服务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通过精细化服务让预报与实况没有太大出入。这次服务过程也印证了精细化气象服务贯穿灾害性天气全过程的重要性。

        在过程前,我们精准预报,发布的重大气象专报将暴雨落区定点到乡镇,同时通过重大气象信息快报递进式服务,不断订正预报结论,确保预报准确率。在过程中,通过暴雨预警信号来弥补短期预报过程中的不足,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以后,在防汛群逐小时汇报雨量实况和雷达回波短临预报情况,同时通过叫应机制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我们今年创新了暴雨红色预警预告机制和内部叫应机制,在暴雨红色预警发出之前,依据雷达回波和前期雨量,先提前预告市领导及各防汛单位,为各单位决策抢出了时间;各县气象台值班人员24小时在线的内部叫应机制也为后续部署抢出了时间。这次过程中,我们还针对桂林市区上游的水库群进行了精细化实时服务,24小时不间断提供库区雨量预报,协助水库错峰排洪,有效保障了漓江洪峰平稳通过市区。过程趋于结束后,仍然做好追踪服务,为各单位做好洪涝灾害防御应对提供保障,还要对强降水形成机理、极端个例、技术路线等进行复盘总结,为应对下一次过程累积经验。(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气象台台长,唐莉梅整理)

        (责任编辑:张明禄)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