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如何帮助农民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这件提案有故事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6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帮助广大农民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有近40年气象工作经历的詹丰兴再次连任江西省政协委员,他向本次江西两会提交了《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服务的提案》。

          农业与气象自古密不可分,农民常说种地是“靠天吃饭”的行当。在詹丰兴看来,“收成好坏不只‘成事在天’,更要‘谋事在人’,其中科技助力是关键。”他建议,补齐精细化气象服务这块短板,用好覆盖乡镇的气象观测站网,有效提升气象助力粮食生产能力。

          对农民来说,产量是硬指标。如何提升产量?“过去靠‘口口相传’的经验,而现在可运用科技让农民按照‘标准’来种地。”詹丰兴向记者介绍了他所工作的省365bet电子游戏_365bet规则_365一直提款维护中主导研发的早稻早播技术,“早在2015年就启动可行性分析,在室内试验、大田试验和多点示范跟踪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气象服务指标和业务规范,总结提出双季早稻早播早育气象适用技术。”

          去年春耕春播期间,省365bet电子游戏_365bet规则_365一直提款维护中联合省农业农村厅面向全省83个县93个示范点开展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示范推广。“谷雨时节是最忙的,处处要为用人用工发愁。”吉安县种粮大户肖建武在气象专家指导下采用早稻早播技术,比往年提前5至10天播下秧苗,“播种和收割都提前了,不用再和别家‘抢人’,节约了用工成本,还为二季晚稻争取到更多时间。”

          “示范点平均亩产较正常播期田块增产6.4%,每亩可增收88.8元。”詹丰兴告诉记者,全省示范面积超60万亩,现场测产显示,增产增效明显。

          “从‘看天’到‘用天’,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指导农作物科学引种、合理种植。”詹丰兴建议,充分挖掘农业气候资源,开展农作物气候品质评价,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完备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詹丰兴还提出,气象、农业农村等涉农部门要协调推进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强化农业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强化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点对点、直通式预警服务,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江西目前仍以传统农业气象服务方式为主。”詹丰兴认为,有必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强化气象服务基础能力,显着提升高标准农田的气象保障服务水平。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统筹考虑农业气象监测,建立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体系。”詹丰兴进一步建议,加强遥感监测能力建设,将高标准高农田气象观测网络建设纳入整体农业气象观测布局中。建设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大数据平台,实现农情数据采集、农业气象分析、农田气象服务等智慧化,并与省级高标准农田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服务成效。

          (原标题:如何帮助农民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这件提案有故事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1月14日07版作者:王磊 责任编辑:颜昕)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