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气象部门做好监测预警和科普宣教等各项工作。
《通知》指出,据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全区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气候事件偏多,区域性、阶段性暴雨洪涝灾害可能性大,部分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干旱,可能出现旱涝并存的局面,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
《通知》要求,各单位要增强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补齐短板弱项,抓细抓实防汛抗旱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要全面压实压紧防汛责任,逐一落实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巡查值守、抢险救援、转移安置等各环节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是要健全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会商研判、信息共享、临灾预警、调度指挥、协同处置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各级防办参谋助手作用。三是要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聚焦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应急响应、转移避险、抢险救援等关键环节,强化应对极端暴雨、超强台风的超常规措施;坚持关口前移,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督促各地针对高等级灾害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基层防汛责任人第一时间被叫应。四是要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开展防汛自查。五是要开展培训演练和科普宣教,加打对大暴雨洪涝灾害防范应对等知识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教活动,加强防汛抗旱救灾宣传报道,结合“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防汛宣传季”等宣教活动,针对山洪、台风、城镇内涝等开展防灾避险科普,推进防汛救灾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六是要抓好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密切监视雨水汛情,加强短时预报和临灾预警,做好滚动会商分析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有效提升防汛抗旱防台风态势感知能力和水平,强化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完善信息共享机制,重点做好大江大河暴雨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台风登录影响区等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加强新闻宣传、舆情引导和信息公开,主动发布汛情旱情灾情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文/韩嘉乐)